在迷奇闻网的小编带来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刘邦时代的纷争与纠结。刘邦刚刚驾崩十五年,其发妻吕雉的离世引发了一场关于诛诸吕的风波。功臣们纷纷要求诛杀吕家,理由是吕家乱政,谋反。这场行动导致吕后的娘家人遭受了惨重的打击,其惨烈程度堪比吕后诛杀韩信、彭越等大功臣时的场景。
历史上的吕后并非一味的狠毒。刘邦在生前曾预见到吕后可能会对他的宠妃戚姬及其子刘如意采取行动,为此他深感困扰。在赵尧的建议下,刘邦采取了措施,希望保护戚姬和刘如意。他请求御史大夫周昌出任赵国的相国,因为周昌是功勋老臣,拥有赫赫战功,且以硬骨头著称,吕后对他颇为忌惮。
尽管刘邦做出了这样的安排,他并没有直接杀掉吕后的理由。宠妃和皇后在他心中地位同等重要,他无法因为保护宠妃和她的儿子而杀掉皇后。更何况,吕后在抚养他和生的皇七子刘长时表现出的母爱,让他无法想象吕后会杀了他其他的儿子。
刘邦更不会想到的是,在他和都身故之后,吕后会大封诸吕。吕后此举并非是为了乱政,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儿子的安全,防止被刘邦其他妃子所生的儿子或孙子欺负。吕后也封国诸刘,比如刘泽就是吕后所封。
刘邦没有理由杀掉吕后。即便有理由,他也必须考虑后果。如果因为杀吕后而导致刘吕两家的互相残杀,那将破坏刘家的江山。刘邦的决策展现了他在维护家族和江山之间的权衡与智慧。他明白,维护家族和谐远比个人的恩怨情仇更为重要。这样的决策,既体现了刘邦的英明,也反映了他在治理国家和处理家族事务时的复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