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为了重中之重。截至3月11日,确诊病例中重症患者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其中不乏危重症患者。为了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主任杜斌已经连续奋战在抗疫一线50余天。
作为钟南山担任组长的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的一员,杜斌主任每日奔波于武汉各大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他深入ICU病房,为危重症患者提供救治方案,一天之内甚至需要巡查四家医院。在这场生死之战中,杜斌主任不断思考、总结,以期找到更有效的救治方法。
根据杜斌主任的观察,危重症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大多在70岁以上,且其中60%-70%的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这些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对缓慢,目前处于僵持阶段。病毒引起的肺炎导致的呼吸功能衰竭是病人转为危重症的常见原因。救治这些危重症患者需要综合施策,不单纯依赖某一种药物或措施。
杜斌主任强调,对于使用常规氧疗及无创通气效果不好的危重症患者,及时采取有创通气是改善病情的关键。他和他的团队在多个医院查找这类病人,与主管医生商讨治疗方案及参数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积极的呼吸治疗措施需要关口前移,避免无创通气时间过长而效果不佳的情况。
尽管病亡人数持续减少,但杜斌主任提醒,现阶段仍不可松懈。重症病例中仍有一部分处于病情僵持阶段,病程较长。但随着出院患者的增多和住院患者的减少,医护人员配比和医疗器械运用的宽松度逐渐改善,这对危重症救治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病例数的逐渐减少和人力资源的相对宽裕,无论是医疗还是护理方面,都将对病人的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为最早抵达武汉的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专家之一,杜斌主任表示将坚持到最后。他和所有的同事们一样,只有等到病人的情况真正稳定才会撤离。他们的努力,为病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生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抗疫战线的坚强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