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盯上未成年人,预防不能简单“一刀切”
在史无前例的网课和假期中,孩子们与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相伴的时间空前增长。在这背后,网络诈骗的阴影也悄然滋生。据淮南警方近期的数据显示,四月以来,淮南学生被骗案竟高达27起,主要涉及网络、账号欺诈和网络购物诈骗等。在这个“史上最宅假期”里,孩子们更深入地拥抱网络世界,却也面临着网络安全威胁的挑战。
信息化浪潮之下,网络欺诈已成为网络安全的头号大敌。无疑,执法机关正严厉打击和制裁网络欺诈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同样至关重要,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未成年人在网络诈骗手段的辨识能力上尚显稚嫩,一些看似幼稚的诈骗手段却可能让他们落入陷阱。孩子们面对互联网海量信息时,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越早进行网络安全教育,越容易保护孩子免受网络诈骗侵害,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永远是教育的核心密码。绝大多数孩子第一次上网也都是在自己家里,家长正是提升孩子网络安全意识的首任老师。许多家长往往采取极端措施,如“禁网”、没收手机等,试图从物理上将孩子与网络隔离。这种做法显然适得其反,如同堵源截流,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现代中小学生几乎完全生长于移动互联网的媒介环境中,网络作为未来世界的“基础设施”,是他们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与其事后追悔莫及,不如提前预防,家长应趁早介入,通过软硬件的家长模式规范孩子的网络行为,同时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注意事项,切实提升孩子的网络安全意识。
同样需要积极作为的还有学校。尽管许多学校已开设了网络课程,但专门针对网络安全的课程仍然稀缺。学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业的教师与教材支撑。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位,导致中小学生的网络知识主要来源于同学、朋友及未经筛选的互联网信息,这无法满足庞大的未成年上网群体的需求,也导致了网络诈骗、网络沉迷等问题的频发。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网络平台企业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应发挥自身作用,共同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互联网氛围,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携手共进,才能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杨仑)
奇闻怪事
- 网络诈骗盯上未成年人,预防不能简单“一刀切”
- 专家:解放军参加俄罗斯红场阅兵是大概率事件
- 新华时评:用法治革除吃“野味”的陋习
- 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错失发现氧气机会的普利斯特列
- 家中挂镜子有什么讲究 风水禁忌
- 回收钻戒为什么不值钱 求婚买什么钻戒好
- 迪拜海底酒店(迪拜海底酒店叫什么名字)
- 好听的国际贸易公司名字 企业取名新颖有创意
- 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 隋朝为何灭亡如此之快
- 古人教你如何正确交朋友
- 手机充不进去电是怎么回事教你一招,一般是这
- 北京欢迎你张娜拉图片(38岁张娜拉晒婚纱照宣布
- 姚安娜主演作品获戛纳短片金棕榈
- 中国驻加大使:支撑中加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要素仍将长期存在
- 十大秦始皇陵墓之谜2025
- 新疆吐鲁番乘“热”兴起亿元“热资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