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哲理小故事
经鲁迅于一九一四年九月慷慨捐赠银六十元给南京金陵刻经处,用以印送《百喻经》。这部经书以寓言的方式宣扬佛教教理,为我们呈现了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故事集。
在一个美丽的春日,佛和他的弟子们在王舍城的鹊封竹园里举行集会。其中,座中有诸多大比丘、大菩萨以及天龙人部等,盛会氛围庄重而神圣。更有从别处远道而来的五百异学梵志,他们带着对佛法的与探求,一心想要听取佛法。当佛现身坐定后,他们恭敬地站起,表达了对佛法的仰慕与疑惑。佛慈祥地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逐一解答,于是那五百梵志皆有所得,五体投地地受了五戒。
接着,佛以富有深意的言辞开始了他的譬喻故事。《百喻经》正是缘于此情此景。这部经书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文学的瑰宝之中。
曾经有一个憨态可掬的笨人,他到朋友家做客。主人留他吃饭,菜的味道却让他觉得淡而无味。于是,主人又在菜中加了些盐,这使他觉得味道极佳。他心里暗自琢磨,原来是盐让菜的味道变得如此美妙。于是,他便向主人索要更多的盐,一口吞下,不料咸得无法忍受,只得急忙吐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适量知足是修行人应有的态度,贪多求全反而会适得其反。
再看另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在宴客前积储牛奶,却错误地将牛奶积储在牛的乳房里,以为这样可以既省事又能保证牛奶的新鲜。到了取奶的时候,他却发现一滴奶也取不下来,被客人们讥笑。这个故事警示我们,修布施的人应该把握时机,及时行善,不应等待。
还有一位呆子,因为头上无发,被人用梨子随意击打至头皮破裂、流血。旁人看不过去,责备他为何不抵抗或避开。呆子却淡然表示,那些击打他的人并不理解他的头与石头有别。这故事告诉我们,有些学佛人只是追求外表的威仪,却未能真实守戒、习定、学慧,最终只会自食苦果。
《百喻经》中还有许多其他富有深意的故事,如“梨子打破头”、“装死骗夫的妇人”等,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智慧与哲理。这些故事不仅富有教育意义,而且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它们让我们在品味文学的也能感受到深刻的道理和智慧。这些故事是佛教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传承智慧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