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疮痍满目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吗?
成语中的满目疮痍:灾难与重建的交织
当我们提到“满目疮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灾难与破坏的景象。那么,这个成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又有着怎样的起源呢?
一、满目疮痍的含义
“满目疮痍”字面上解释为眼中所见都是创伤,常用来比喻遭受灾难后的凄凉景象,或形容大规模的破坏和损失。这里的“疮痍”指的是创伤和伤痕。
二、成语的起源
关于“满目疮痍”的出处,最早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时期。在《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中,描述了当时战乱频仍、各地响应革命、战事连连、灾难接踵而至的情景,其中便有“满目疮痍”的描述。唐杜甫的《北征》诗中也有“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句子,进一步丰富了该成语的文学内涵。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满目疮痍”的近义词有“千疮百孔”、“残缺不全”等,都表示事物遭受严重破坏或损失。而反义词如“琳琅满目”、“锦绣河山”等,则形容美好、繁荣的景象。
四、造句与实例
以下是几个“满目疮痍”的造句实例:
1. 战争过后,城市变得满目疮痍,急需重建。
2. 地震过后的村庄满目疮痍,救援工作刻不容缓。
3. 台风席卷过后,小镇变得满目疮痍,居民们开始清理废墟。
五、扩展内容:历史与文化的反思
“满目疮痍”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背后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每当使用这个词时,我们都在提醒自己和后人,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和灾难,更要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而英勇奋斗的人们。也表达了对于重建家园、恢复繁荣的期望和决心。
“满目疮痍”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灾难后的凄凉景象,也展现了人们对于重建家园的期望和勇气。在使用时,请明确注明出处,以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