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末的建安二十四年,曹魏将领于禁率军前往樊城救援被围困的樊城。一场连绵的秋雨使得汉水暴涨,水深数丈,于禁的七军被淹,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被关羽生擒并斩杀。
于禁战败后,曹操身边有两位重要人物司马懿与蒋济,他们在曹操面前对于禁的失败进行了开脱。他们指出,于禁的失败并非是因为他指挥不当,而是受到了不可抗拒的天灾影响。汉水的暴涨是于禁无法预料的自然力量,这种损失对于国家来说并不算什么重大的失败。
在当时,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许多地方的豪强势力纷纷背叛曹操响应关羽。曹操因此感到极大的压力,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免关羽的锋芒。司马懿和蒋济建议曹操不要因此过于悲观,他们提出联合孙权,以利益为诱饵,让孙权偷袭关羽的后路,以解樊城之围。
在谈到于禁时,司马懿和蒋济始终强调,于禁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将领。他的失败只是因为遇到了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而不是因为他的指挥失误。于禁的失败和被杀,确实令人感到惋惜。
与此曹操为了解除樊城之危,选择了联合孙权。孙权答应了这一计划,趁关羽在前线与曹操交战之际,撕毁联盟,偷袭荆州。这一举动导致了关羽的最终兵败被杀,使得局势由关羽的胜局急转直下。这一事件同样令人深感遗憾。
于禁的失败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结局,但他的能力依然值得肯定。而曹操为了大局,不得不采取联合孙权这一策略,也体现了他的智谋与决断。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与变幻,正如这场战争所展示的,无论是英雄还是普通人,都无法完全掌控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