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东郡解县这片古老土地上,字云长,本字长生,人称关公的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秋季,以其不凡之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襄樊之战”。
那一年的秋天,关羽挥军进攻樊城。樊城的守将闭城不出,同时派遣七军救援。连绵的秋雨使得汉水猛涨,大水淹没了平原,水位之高,几乎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威力。关羽借此机会,威震华夏。
此时的曹操因恐惧而考虑迁都,以避开关羽锋芒。在此关键时刻,曹操的谋士与蒋济共同献策,联合孙权,以丰厚的回报作为诱饵,让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孙权迅速响应,派出了白衣渡江的奇兵,成功袭取了荆州。
在吕蒙攻取荆州的过程中,驻守公安的守将傅士仁与驻守江陵的守将相继投降了孙权。他们的背叛让关羽失去了大本营,陷入了绝境。在突围中,关羽中了吴军的埋伏,被部将擒获杀害。
关于糜芳的投降,背后隐藏着一段复杂的故事。糜芳与傅士仁一直觉得自己受到关羽的轻视,加之办事不力,关羽曾放狠话要回来再收拾他们。在这种心理压垮之下,当他们看到东吴军队打来,便心生恐惧。东吴的谋士虞翻趁势劝说士仁投降。虞翻先是通过书信打动士仁,说明形势已经对关羽不利,再晚投降便可能失去机会。士仁在虞翻的信中看到了现实的残酷和自己的无力抵抗,最终含泪投降。之后,虞翻利用士仁的例子再去劝说糜芳投降,糜芳在形势的压力下也选择了投降。
关羽因信赖之人糜芳的背叛而走向末路的故事真是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