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为何失控?“路面污渍”可能是元凶
新华社北京报道,日期为8月13日,近日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块看似普通的路面污渍竟然迷惑了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仅仅在一秒钟内,就导致车辆失控偏离了行驶车道。这一发现是由一项国际研究团队证实的,引发了公众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的新一轮关注。
一直以来,自动驾驶技术都被视为未来科技的代表,但是这项新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有时候,它可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聪明。有些对于人类来说很容易识别的简单把戏,比如交通标志上的恶意贴纸或涂鸦,却足以让自动驾驶汽车陷入困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伪装成路面污渍的攻击补丁,甚至可以误导自动驾驶汽车的自动车道居中辅助系统(ALC)。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美国东北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信息安全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USENIX Security”上发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通过利用神经网络的车道检测系统的漏洞,这些攻击补丁可以导致车辆偏离其行驶车道,从而造成严重的交通危害。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许多L2级别的乘用车都配备了这种自动车道居中系统。虽然这些系统为驾驶提供了便利,但其安全性问题却不容忽视。当系统做出错误的转向决策时,人类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反应,从而引发安全隐患。
研究人员通过精心设计的对抗性神经网络生成了误导性的图案,并将其伪装成路面污渍,使得攻击更加隐蔽。他们在微缩场景、自动驾驶模拟器和真实车辆上进行了测试,结果均成功地误导了ALC系统,导致了车辆碰撞事故。在一项针对配备ALC系统的真实车辆的测试中,车辆在十次试验中的碰撞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百。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助理教授陈齐表示,尽管自动驾驶技术带来了便利,但我们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安全风险。他建议汽车厂商在ALC系统的使用手册中列出这些不可处理的场景,以帮助用户提前认识到这些风险。对于有条件的厂商来说,他们可以采取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或者采用车道线检测与地图数据融合的方式,来防御这种攻击。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重大安全隐患。在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聚焦于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让这项技术真正为人类带来便利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