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儿子 其实孙权也是逼不得
在奇秘网的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关于东吴历史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孙权与他的儿子们的纷争。
公元250年,孙权,这位东吴的开国君主,做出一项惊人的决定:废除三儿子的太子之位,并下令赐死四儿子孙霸。
这起事件,是历史上著名的“东吴两宫之争”的终结。这场纷争起源于孙权的晚年,他立三子孙和为太子,然而他的四儿子孙霸也对太子之位心生向往。于是,孙河与孙霸之间,开始了激烈的储君之争。最终,这场争斗以两人的失败告终。
那么,为何孙权会做出如此决绝的决定,赐死自己的儿子呢?这场储位之争,又为何双方都失败了呢?
实际上,孙权的决定,是在万般无奈之下做出的。孙河与孙霸的储位之争,背后的真正推手,其实就是孙权本人。这场争斗,是孙权为了消除东吴传统世家对孙家皇权的威胁,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孙家原本并非江东的世家大族,他们依靠的是淮泗集团和江东的贵族们。
淮泗集团,是由各地自告奋勇、慕名而来的勇士组成。而江东的贵族们,如顾、陆、朱、张等家族,在当地有着根深蒂固的势力。这些大家族们更在乎自己的利益,对于东吴能否壮大、一统中原并不太关心。他们为东吴提供兵马士兵和粮草军饷,是东吴的军事实力的根本。
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存在一个强大且并不听从调遣的势力,是最大的威胁。孙家也深知这一点,他们害怕这些大家族有一天会架空自己,掌握江东大权。随着淮泗集团中的精英逐渐去世,孙权开始依赖这些大家族。他借两个儿子的内斗,让这些大家族分成两派,去辅佐这两位太子,形成了两派互相伤害的趋势。
一开始,孙权立长子为太子,得到这些大家的信赖。随着孙登早逝,二儿子也离世,太子的位置落到了三儿子孙和身上。孙和同样受到贵族们的喜爱。然而孙权却另立孙霸为鲁王,待遇与孙和几乎相同。这样的做法使得原本团结的贵族们开始分裂,形成了不同的阵营。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孙权先清除太子孙和的党派,逼死陆逊等人;然后为了安抚贵族开始打压鲁王的党派并杀掉鲁王本人。这一切都是为了削弱贵族势力而做的努力。最终孙权立孙亮为太子消除了威胁解除了危机。估计孙权的两个儿子也没想到自己只是父亲削弱贵族势力的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