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读书岩在什么地方
曾巩读书岩
在江西的南丰县,盱江的东岸,错落的山丘之间,有一个被世人传颂的读书胜地曾巩读书岩。这座岩洞位于正对着县城南门的山坡上,天然形成,宽约四米,高度则在三米至五米之间。洞内光洁干燥,一张石桌、一张石凳,静静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相传这里,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苦读经典的地方。
公元1043年,曾巩在父亲的命令下回家成亲。成家后的他,一边耕作,一边沉浸在书海中。为了寻找一个宁静的读书环境,曾巩来到了县城南门外的山腰上,找到了这个岩洞。他在此设下桌案、床榻,兄弟数人一同来此,研习经典。这个岩洞因此被乡亲称为“读书岩”。
时光流转至公元1057年,曾巩与他的两位胞弟曾布、曾牟一同考中进士,名震天下。读书岩也因此声名远播。
如今,走进读书岩,一座风雨亭映入眼帘。岩洞侍婢上刻着朱熹亲笔的“书岩”二字。清泉潺潺,旁边的石碑上刻着“墨池”,这也是朱熹的手迹。读书岩的风景如画,山上的松柏常青,修竹婀娜。盱水悠悠向东流,白沙碧水,倒映成趣。远望军峰山高耸入云,茶园橘海相间,近看九曲回廊,树影婆娑。
再说曾巩的故事。1071年,他调任齐州知州。面对民风强悍的齐鲁之地,他深知责任重大。他铁腕出击,打击豪强。有一周姓富户之子周高横行乡里,民愤极大。曾巩迅速将其法办,百姓称快。他还铲除了“霸王社”的犯罪团伙,将31名罪犯发配边疆。他开创了“保伍”之法,使齐州的治安明显好转。除此之外,他的政绩还包括推行新法、修建北水门解决水患、疏浚大明湖等。他在齐州的贡献被人们铭记在心。南丰祠建在大明湖畔,就是为了纪念他的伟大贡献。
说起曾巩的生平简介,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学者的家庭。受长辈影响,他从小便沉浸在书海中。十二岁时便能提笔写《六论》,文辞气魄非凡。曾巩的才华和声誉早传四方。他曾在京城与王安石结下深厚的友谊,并向欧阳修推荐了王安石。他在政治上廉洁奉公、关心民生疾苦。朝廷称赞他的史学才华出众,认为他能掌管五朝史事。然而岁月不饶人,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最终在江宁府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他的离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