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纪委监委曝光两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
安徽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片土地上丰富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辛勤,它们的保护责任重于泰山。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在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时,未能充分履行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导致文物损毁、文化遗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警示世人,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安徽监委决定公开两起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追责问责典型案例。
黄山市黟县柯村镇镇长程某某参与古民居买卖的问题浮出水面。据悉,程某某曾花费75万元购买一处古民居,不久便以190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他人。这一行为不仅损害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也涉及其他违纪违法问题。程某某受到了严肃的党内职务和政务撤职处分,违法所得被收缴。
另一起事件发生在宣城市泾县,当地黄田古建筑群因管护不力导致“洋船屋”火灾事故。这次事故暴露出当地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工作的疏忽大意,相关规划执行不力,以及单位和个人的失职失责。相关负责同志受到约谈、诫勉谈话等处理,黄田景区管理处副主任王某某更是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
安徽监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公开通报这些典型案例是为了进一步压紧压实党委的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紧盯损毁文物案件背后的腐败和作风问题,确保监督工作精准、及时、有效。为了发挥执纪问责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震慑警示作用,安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严肃查处公职人员参与违法买卖、损毁文物以及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对于破坏文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这些典型案例警示着世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承诺,更是每个公民、每个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真正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让后人也能感受到祖先的智慧与辛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