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离骚原文
《离骚》:屈大夫的心灵之旅
帝高阳的后裔中,诞生了一位名叫伯庸的伟人。在他降生的庚寅年,家族的荣光与期待齐聚一身。皇者审视他的初生之度,赋予他美好的名字正则与灵均。他,承载着内外之美,兼具卓越的才能。
他身披江离与辟芷,手持秋兰以为佩饰。岁月匆匆,他如同激流勇进,唯恐时光不等人。早晨,他采摘山的木兰;夜晚,揽取洲上的宿莽。日月更迭,春秋轮回,草木凋零之际,他忧惧美好的逝去。
他秉持壮志,却遭人误解。为何不改弦更张?他选择乘骐骥驰骋,引领众人走向光明之路。回首过去,三皇的纯粹时代,芳草萦绕。他怀念那申椒与菌桂的芬芳,不只是为了单纯的装饰,更是为了心中的那份执着。尧舜的耿介精神,使他遵循正道前行。反观桀纣的肆虐与他们的捷径,令人陷入困境。
周围的小人却贪图享乐,走的是幽暗险恶的路。他岂会畏惧自身的祸患?更为担忧的是皇业的败落。他奔波劳碌,追随前王的足迹。却被謇謇的言语所困扰,心中虽有怨言,却难以舍弃。他指向九天,寻求正义,因为心中装着的是灵修的使命。
他长叹一声,掩面哭泣,为民众的苦难而哀痛。尽管他坚守修身之道,却被谗言所困。被误解、被排挤,他依然坚守内心的善良。即使面临九死之境,他的决心也从未改变。
怨恨那些不理解他的人,他们无法洞察民心。他被女子嫉妒,被诽谤为善淫。世俗的巧诈、规矩的破坏、背绳墨的追求、周容的竞逐,让他深感痛心。
《离骚》是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以及面对困境“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守。每一个字、每一句,都是屈大夫心灵的呐喊,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这篇诗歌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诉说,更是对时代、对社会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