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明朝推举杨镐做主帅,是出于什么样
四十六年前的那场战役,辽东总兵张承胤率领的明朝军队攻陷了抚顺城。而关于主帅杨镐的推选,无疑成为了当时朝廷的焦点话题。对于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对这一事件有所耳闻。
那么,为何朝廷会选择推选杨镐作为主帅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从当时的高层官员的表述中窥见一二。自从奴酋入侵,抚顺失守之后,辽东的形势变得异常严峻。各城堡的精英将士都被调去应对,但却损失惨重。三天未收到辽东的塘报,更是让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甚至传出了辽阳、广宁被围的消息。在这种情况下,防止局势恶化,安抚民心成为了朝廷的首要任务。而杨镐,就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被推选为经略的理想人选。
杨镐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认可,原因主要有两点。他“熟谙虏情”,曾在辽海分守道、经理朝鲜都御史、辽东巡抚等多个职务上任职,对辽东乃至与“虏”的交锋有着深入的了解和丰富的经验。他的军事威名在当地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声誉,这从他在不同职务上的表现以及他得到的赞誉就可以看出。而且,他在有资格的大臣之中年资很高,这对于他的升迁和任命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尽管杨镐的资历和威望都足以胜任这个职务,但当时朝廷的人选确实十分有限。在萨尔浒战败后,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了。当时,明廷可供选择的范围缩小到了只有熊廷弼一人。对此,丁绍轼曾上疏表示担忧,认为明廷应该依靠更多的力量来对抗危机,而不是仅仅依赖一个人。他也对抚顺战败后选用的新任辽东巡按庭是“初试者”表示不满,认为这样的选择对危机中的辽东十分不负责任。然而当时的明廷可能确实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据时任礼科给事中亓诗教所言,“此时朝中见在之人寥寥无几”。因此杨镐的推选可谓是当时的明廷无奈之举。而且他不仅要熟悉敌情、有军事经验还得有相应的军事成就和资历才能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经过筛选历任辽东巡抚中杨镐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然而即使有人选压力也很大任务重挨骂多很多官员并不愿意任职比如就在抚顺失陷两个月前还发生了兵部侍郎辞职不被允许直接跑路的情况当时被任命为经略的黄嘉善甚至一直待在家里不肯上任直到辽东危急才动身因此明廷任用杨镐的决定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无奈之举他们很难找到比杨镐更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