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称中美元首即将会晤 中方回应
记者会侧记:拜登访中东背后的期待与失落
7月21日的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例行记者会上,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即将访中东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面对记者的提问,汪文斌明确表示中美两国元首间的沟通从未间断,关于拜登此次中东之行的具体细节尚无可透露的消息。此次拜登为期四天的中东之行始于对中东局势的复杂考量,他的目标涉及多个层面。从各方反馈来看,拜登的中东之行似乎并未如他所愿达到预期效果。
拜登在出发前曾发表文章,为自己此行设定了多项任务,其中包括敦促海湾国家增加石油产量和推动在中东组建反俄罗斯联盟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他的算盘似乎全部落空。沙特王储本萨勒曼虽然承诺将原油日产量潜能提升至1300万桶,但明确表示没有额外能力将产量进一步提高。显然,沙特并未完全满足拜登的期望。
此次拜登访问沙特阿拉伯期间,人权问题成为了一个尴尬的话题。在与本萨勒曼的对话中,拜登似乎未能如愿传达美国的价值观。在媒体报道中,沙特甚至对拜登进行了人权教育。美国的福克斯新闻网站发文指出,拜登此次的中东之旅并不成功,不仅未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还让美国显得软弱无力。外交政策专家甚至用“尴尬”来形容这次访问的经历。与此传统基金会副主席詹姆斯杰伊卡拉法诺也在一档节目中表示,拜登的这次访问显然并未如愿实现他的战略目标。这一说法也获得了媒体和分析人士的广泛认同。可以说拜登中东行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成为了外界热议的焦点。
在拜登此次中东之行中,他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以及约旦河西岸等地区。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沙特等海湾国家增加石油产量以缓解美国国内的高通胀和高油价问题。由于他在访问过程中不断强调美国所谓的“人权价值观”,这使得海湾国家对增产的要求反应冷淡。他们仅仅表示要在未来的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合作机制的例行会议上讨论相关议题。由此可见,拜登的中东之行并非一帆风顺,他在试图达成自己设定的目标时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困难。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不同国家之间利益和价值观的差异所带来的挑战。这种差异也使得国际间的交往变得复杂多变需要各方保持开放和理解以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