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流传已久的“中国和埃及、巴比伦、印度并称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我们一直在国内听到这样的提法,然而经过查阅国外的权威世界历史著作,我们发现这一说法并未得到世界历史学界的公认。这一观点并非源于严谨的科学论证和史料记载,而更像是一种在国内流行的观点。
回溯其源头,我们发现梁启超在1900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一诗中初次提到了这一概念。梁启超先生当时的用意更多是以诗表达爱国情怀,并未给出确凿的论据。真正对全球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他的《历史研究》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历史学著作。他主张用“文明单位”代替“民族国家”来研究历史,并详细列举了人类历史上的成熟文明。在这其中,我们并不能找到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相反地,他列举了诸如苏美尔、米诺斯、赫梯等文明地区。如果坚持要称之为“古国”,那么实际上古代文明地区并非只有四个,而且很多地区的文明都早于中国数千年。过去流行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并不规范,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明地区”。
根据考古研究和史料记载,我们知道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是首先出现文字和青铜器的地区,可称为“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区”。相比之下,中国的甲骨文出现的时间要晚得多。尽管如此,“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而中断,但它们的历史贡献和影响并未消失,反而一直保留至今。而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夏商文明等继起的文明则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世界文明史的研究,我们必须以考古发掘和史料记载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中华民族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妄自尊大。我建议我们采用更为准确的提法,如“三大最古老的文明地区”和“延续至今的三大文明地区”,或者“人类文明的五大发源地”,以代替不规范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