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扶苏成功上位,秦朝就不会灭亡了吗?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实现大一统的君王。他作为创建者,承位后励精图治,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在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山东六国,实现了华夏的统一。这一壮举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分裂局面。他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措施,如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推行标准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些举措被后人誉为千古未有之伟业,使得他被誉为千古一帝。
历史总是充满了变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又一次东巡时,于沙丘离世,年仅49岁。他留下的遗嘱是公子扶苏继位。当时扶苏远在边疆,身边围绕着一些奸佞之人。最终,扶苏被逼死,胡亥矫诏上位,成为秦二世。胡亥不仅残忍地杀害了二十余兄弟姐妹,还无休止地征发徭役,修建阿房宫等奢华建筑。最终,在秦末农民大起义的领导下,攻灭了秦都。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5年便崩塌,留给后人无尽的感慨。
由此引发后人的假设:如果扶苏成功上位,秦王朝会不会亡国?大臣对此有独到的看法,用14个字表达:“惜乎扶苏仁懦,胡亥稚蒙,奸宄内发。”这揭示了无论是扶苏还是胡亥,都无法改变秦亡的结局。
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具有周人确立的宗法制下的法理基础。他崇尚儒家,若继位可能会重用儒生。与李斯这样的实干政治家可能会有政见不合而被排斥。扶苏仁懦的治国理政方针能否与时代背景相契合是问题的关键。
秦王朝建立后,虽然秦始皇被后世儒家称为暴君,但对六国世勋贵胄并未进行大规模屠杀。社会上存在大量无名无爵的士人,隐藏着“力量”。秦国至秦王朝之间虽然只有二字之别,但差异巨大。秦国实行变法后增强了国力,确定了稳固的统治集团。但灭六国后,旧有的利益集团被打破,要实现利益再分配自然会引发矛盾。这种矛盾需要流血与杀戮来解决。秦始皇的数次东巡和秦法的严峻都是应对此矛盾的努力,但积弊过深,一统王朝的建立也导致社会暗流涌动。扶苏若上位,面对这些矛盾和社会暗流涌动的情况,显然难以胜任。
张居正的14字之言不仅是对假设扶苏上位之论的结论,更是对时局与个人在封建王朝家天下制度下的正确认知。他的观点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领导者的重任与挑战。
生活常识
- 如果扶苏成功上位,秦朝就不会灭亡了吗?
- 党章网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章
- 锡怎么读?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 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 专访:愿与中国在5G时代拓展合作访芬兰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
- 购房必备:购房风水十大指南
- 大脑在矮氧状况下能成活多久?为什么男性长有
- 清军中穿着不同的士兵,待遇为何却天差地别?
- 网络大电影都是“low”片? 大浪淘沙留下才是精
- 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生平简介
- 王者荣耀凯最强出装攻略(王者荣耀凯最强出装方
- 手机照片如何压缩变小200kb(照片如何压缩到10
- 我国首个世界泰拳冠军郭冬旺力压强敌,勇夺《
- 如何架设一个网站(安装一个网络)
- 水涨船高是什么意思
- 世界十大禁地之一,33号俱乐部门槛高费用贵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