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值的源泉
一、价值的唯一源泉:人类劳动的力量
商品的价值并非来自多样化的来源,而是集中体现在其内部的无差别人类劳动上。这种劳动的实质,就是我们脑力和体力的凝结,是抽象劳动的一种表现,具有深远的社会属性。它的源泉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的劳动本身。
反观生产资料,如机器与原材料,它们在价值形成过程中仅仅是原有价值的转移,通过具体劳动的方式将自身价值融入产品中,但并不会创造出新的价值。以棉花纺纱为例,棉花转化为棉纱的过程中,纺纱的具体劳动使棉花的使用价值得到改变,但新增的价值并非来源于此劳动,而是源于棉花的原有价值。
二、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独特差异
使用价值的源泉具有双重性,它源自自然物质本身和我们通过具体劳动对自然物质的改造。例如,木材的御寒功能是其自然属性的体现,而将其加工成家具则需要我们的劳动参与。价值与使用价值存在本质的不同。价值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必须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价值;而使用价值则直接体现了物品对于人类需求的满足程度。
三、理论误区的澄清与批判
将生产资料视为价值的源泉是一种理论上的误区,这种误区混淆了三个关键的区别。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在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上的不同角色;价值转移(生产资料)与价值创造(活劳动)的不同作用;物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与社会属性(价值)的区分。这种混淆源于对劳动二重性原理的忽视,更深入地看,可能会掩盖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本质。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研究劳动的价值以及其在商品生产中的核心地位,从而更好地揭示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差异,理解并区分它们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经济的运行规律,避免理论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