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精心策划与准备,我国即将在2020年的盛夏时节,也就是7月下旬或8月上旬,开启一项前所未有的太空火星探测任务,即天问一号任务。这次探测,我们将采取轨道器与火星车联手探测的方式,预计经过十个月的漫长飞行,我们的探测器将在2021年与火星相遇,并在火星表面进行细致的巡视探测。到了2028年,我们将再次挑战火星,计划采集火星的土壤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
火星探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纵观全球航天史,仅有美国在一次火星任务中成功实现了“绕”和“落”。欧洲曾两次尝试,却未能如愿。而我们中国的天问一号任务,则计划一次完成“绕”、“落”与“巡”,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登陆火星并非易事,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遥远,即使地球和火星在公转过程中距离最近,也有相当于地球到月亮距离的近一百四十倍的距离。在这样的距离下,单靠火箭的动力是无法到达的。我们需要借助地球的公转速度,沿着一条精心计算的椭圆形轨道,抓住合适的时机,将探测器“甩”到火星。这个特殊的时机被称为“发射窗口期”。
在这个发射窗口期中,地球和火星的轨道位置恰好达到一种和谐的同步状态。探测器离开地球轨道后,沿着一条以太阳为焦点、近日点在地球轨道上、远日点在火星轨道上的椭圆航线飞往火星。只有当探测器到达远日点与火星轨道相切时,火星也正好运行到那里。这种特定的时机和位置并不是频繁出现的,每隔二十六个月才出现一次这样的发射窗口。而今年的这个窗口期大约只有一个月的短暂时间。一旦错过这次机会,我们必须耐心等待下一个发射窗口的出现。此次发射不仅考验着我们的技术实力,更考验着我们的决策智慧和执行力。我们的科研团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期待在这个特别的时刻,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