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2千多年前"地下室" 有望还原东汉生活
自2016年2月26日洛阳铲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起,位于通州区潞城镇的一片土地揭开了沉睡千年的神秘面纱。在这里,千余座从战国至清代的墓葬相继现世,西汉路县故城遗址逐渐展露出其历史风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近日,在路县故城遗址的西边,一场重大发现震撼了考古界40余口汉代水井的出土,为我们揭示了2000多年前东汉时期北方居民的居住特征。
自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办公室携手组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便不断有新的历史发现。今年,在路县故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这些属于汉代的水井。这些水井有的方形,有的圆形,有的用砖砌成,有的内壁贴有木版,起到了支撑、防止流失以及过滤沙土的作用。其中一口直径两米多、深达7米的大井,推测至少可供近百人使用。除了生活用途,这些密集排列的水井还可能与当时的手工业生产有关。
除了水井之外,半地穴式房屋的发现更是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这种建筑风格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最早出现在半坡遗址。半地穴式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更能抵御野兽侵袭。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汉代人的生活方式逐渐清晰。在这座面积约35万平方米的古城中,人们是如何生活的?答案正在一点点被揭示。
一座仿木结构的辽墓更是见证了路县的变迁。这座墓位于城址外的一处老百姓生活区,里面发现了两具人骨和随葬的陶罐、陶锅等生活物品。墓室的墙壁还仿造了桌子、椅子等家具,仿佛还原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这座辽墓是近年来距离路县故城城址最近的一次发现,反映了路县城址的演变历程。
在保护方面,为了保留住掩埋在地下的古城墙,重大项目的建设不得不为遗址让路。原本规划穿越城墙的铁路和公路,经过调整改为入地或绕行。北京市专题会议强调,路县故城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要优先加以保护。决定将故城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城市副中心建设整体规划之中。这座见证了北京历史文化发展的古城墙遗址,如今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与重视。更多关于路县故城的历史发现与保护信息,请关注奇技网频道!
鬼图片
- 北京发现2千多年前"地下室" 有望还原东汉生活
- 关于UFO的真实来源消息
- 冯绍峰赵丽颖婚变
- 熊乃瑾老公照片熊乃瑾现在男友
- 宋朝奇闻:高俅的弟弟如何要认哥哥做干爹?
- 对日本没好感的德国元首希特勒怎么会与日结盟?
- 三国人物孙尚香生平简介:孙夫人在小说和影视
- 海豚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生物吗(世界上最聪明的海
- 2月22日黎姿嫁跛豪 传其是毒枭之子
- 超七成农夫工便地过年!
- 太恶心了!地球上的铁竟来自远古微生物的便便
- 踏板车没油了怎么办
- 375路末班车鬼故事(14路末班车鬼故事全集刘明布
- 导演许珊以爱情正能量助《胖子》甜蜜收官
- 刚刚出身的婴儿怎样照料鼎盛儿看护十大基原知
- 有这些特征的人 生的都是贵子 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