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次制冰取得成功
在国家速滑馆内景拍摄的照片中,我们看到了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壮丽景象。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所拍摄的照片,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冬奥场馆背后的故事。
1月22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宣布,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首次制冰成功。这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标志性场馆。其环保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展现了我们对环保的坚定承诺和追求。
场馆的冰面面积达到了1.2万平方米,这块冰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的多功能全冰面。国家速滑馆不仅拥有壮观的外观,其内部设施也同样令人惊叹。冰面比赛区规划了多条速滑比赛道和多功能冰场,可以满足各种赛事需求。
为了确保冰面质量达到冬奥标准,场馆邀请了北京冬奥组委特聘制冰师马克带领国内外制冰团队进行联合制冰。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如底板清洁、底冰浇筑、喷漆划线等,速度滑冰赛道终于惊艳亮相。
国家速滑馆的施工精益求精,用时60多天完成制冰钢管的8574道焊口焊接,制出的混凝土冰板层水平高差在4毫米左右,非常平整。这样的精度保证了冰面的质量,使得冰面温差被控制在0.5摄氏度内,有利于运动员创造佳绩。
随着首次制冰的完成和场馆建设与运行团队的深入融合,国家速滑馆已经正式具备迎接测试活动的条件。当日,速度滑冰世界冠军王北星与国家速滑馆运行团队的首席官员们共同上冰完成了首秀,标志着这座标志性场馆的正式启用。
这座速滑馆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的建成不仅为北京冬奥会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环保技术和体育设施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精彩赛事在这里上演,期待运动员们在这里创造更多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