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年前萤火虫祖宗被创造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发现:中国、捷克和英国的古生物学者在缅甸的琥珀化石中发现了距今约一亿年前的萤火虫祖先白垩光萤科(Crehengodidae)虫豸。不同于现代萤火虫利用发光进行求爱的行为,这种古老的萤火虫祖先发光可能是为了防御和自我保护。
研究所的副钻研员蔡朝阳介绍说,科研团队经过对超过两万块琥珀化石的深入研究,成功提取了一枚保存完好的雄性萤火虫祖先标本。这种古老的虫豸体长约为7毫米,拥有一对长长的、有分枝的触角。与现代同类萤火虫相比,它的眼睛更大,头部更加前伸,身体更加柔软。更为独特的是,现代萤火虫的发光部位位于腹部末端,而这种古老萤火虫的发光部位则位于腹部前端。
科学家们推测,这些古老的萤火虫发光并非为了吸引伴侣,而是用来抵御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捕食者的攻击。这一发现已经发表在《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
萤火虫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灵感之源。它们在发光、医学、防疫、环保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萤火虫的发光基因是遗传工程领域热门的研究对象。不同于其他光源会伴随热量产生消耗,萤火虫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温度不超过0.001℃。这种几乎不产生热量消耗的光源被称为“冷光源”。
早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到萤火虫的启发,发明了白荧光灯,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科学家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能够增强发光器的亮度。这一发现被应用于LED技术中,创造了模拟萤火虫发光器自然构造的LED覆盖层,使LED的效率提高了50%以上。预计这种创新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应用于LED生产,为人类节省更多能源。
除了在光源领域的应用,萤火虫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萤火虫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因其易于检测、敏感以及对人体无毒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用作基因工程中检测基因表达的首选遗传标志。在生物防疫和生态环境领域,萤火虫也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们能够指示水域的污染状况,是环境质量的良好指示物种。
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揭示了萤火虫演化的奥秘,也为人类在科学、技术、环保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和灵感。 (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新华网、北京日报)
灵异咒
- 1亿年前萤火虫祖宗被创造
- 牛年初一将现日环食 我国部分地区可见日偏食
- 俄国作家契诃夫生平简介 契诃夫的文学作品有哪些?
- 火命人发财的方位在哪边?
- 神龙政变后,那五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 北京375路公交车灵异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顺化战役简介 顺化战役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 上进的同义词是什么意思
- 为什么被碰到乳头会有种想死的感觉
- 杨怡电视剧怀孕(淀放吧百合电视剧里的杨怡是谁演的 讲了什么故
- 奚梦瑶为什么摔跤后还能成为维密大使 背后内幕揭秘
- 耽美 短篇
- 韩国禁片排行榜,每部都是精品超大尺度刺激精彩
- 2017年 鬼故事(鬼故事短篇超吓人200)
- 蜀汉的北伐行动为什么一直没能取得成功?诸葛
- 地球活跃地震会越来越频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