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或导致结肠炎
灵异事件 2025-07-14 09:46灵异故事www.guiyouling.cn
德国网报道:近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发现: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又称E171)可能会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系造成干扰,进而引发结肠炎。这一消息源自美国新图谱网站的报道,引发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新一轮关注。
一直以来,二氧化钛作为食品色素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公众对其安全性的关切不断升级,促使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停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背后的原因究竟何在呢?
关于二氧化钛的安全性争议,很大程度上与其颗粒大小有关。绝大多数用作食品添加剂的二氧化钛颗粒相对较大,其直径超过100纳米。现有的毒理学研究主要关注这些较大颗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但的研究发现,二氧化钛的纳米颗粒(即直径小于100纳米的颗粒)可能更具生物活性,相比常规颗粒更易引发副作用。据一项针对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颗粒的研究显示,高达36%的颗粒属于纳米级别。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肖航指出:“较大的颗粒较难被人体吸收,但较小的纳米颗粒却可以进入身体组织,并在某些部位累积。”这一发现为理解二氧化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不同大小的二氧化钛颗粒的影响,该研究团队在肥胖和不肥胖的小鼠身上进行了实验。经过8周的特定饲料喂养后,研究人员未发现严重的中毒反应,但观察到许多其他不利影响。
肖航表示:“无论小鼠是否肥胖,直径为112纳米和33纳米的二氧化钛颗粒都会对它们的肠道微生物群产生干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纳米颗粒在两组小鼠中造成的变化更为不利。”
虽然两种二氧化钛颗粒都在动物模型中引发了炎症,但纳米颗粒引发的结肠炎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在采用高脂肪饮食的肥胖动物模型中,纳米颗粒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研究人员推测,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高脂肪饮食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对肠道微生物群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肖航认为:“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食品行业以及人类的健康和营养具有深远意义。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食品中的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与不利的健康效应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这一发现提醒我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深入地研究,以确保人类健康不受潜在风险的影响。
上一篇:为什么百年理工学院特别吸引中国留学生?
下一篇:没有了
灵异咒
- 新研究发现: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或导致结肠炎
- 为什么百年理工学院特别吸引中国留学生?
- 历史上芈月芈八子和秦始皇的关系
- 伯罗奔尼塞战争的句号:阿哥斯波塔米战役
- 带有环境描写的鬼故事(恐怖环境描写)
- 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的孙策,孙权为什么不给
- 手工自制菜单图片介绍 word菜单怎么设计模板
- 走近沈阳80后收纳师:月薪万元起 并非叠衣服那
- 客厅在西边的风水位-中间客厅客厅西边三扇窗子
- 地仙之祖镇元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 赵一荻与张学良的一世情缘:赵四为爱毅然私奔
- 衬衫裙应该怎么搭配?
- 谢娜有五个徒弟,对这两个徒弟说的“情话”却
- ak刘彰公司(殷晨希发歌diss刘彰,这究竟是怎么
- 居家摆放禁忌如何避免感情运势下降
- 汉字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文字吗(世界上最简单的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