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初期曾存质量巨大恒星相当于太阳200倍
介绍宇宙初期的巨无霸恒星:堪比太阳质量的数百倍
据美国《新科学家》报道,以色列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宇宙中的一项重大发现。他们观测到的超新星SN 2007bi,实际上是宇宙最大质量恒星剧烈爆炸的产物。这一发现意味着我们的宇宙区域曾存在过质量巨大的恒星,其质量至少达到太阳的100倍,甚至最初形成时可能高达太阳的200倍。
这颗被命名为“SN 2007bi超新星”的恒星,在2007年4月6日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阿维沙伊加尔雅姆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一个矮星系中观测到其剧烈爆炸。通过对这颗超新星的光谱和光曲线的分析,科学家们发现这颗爆炸的恒星的质量远超过太阳。
不同于太阳等普通恒星,这些超大质量恒星在宇宙形成初期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它们的年龄增长,它们并不会像普通恒星那样逐渐散发出物质和能量。相反,由于内核压力和温度的持续升高,它们在演化到特定阶段时会遭遇所谓的“对不稳定性”,最终引发剧烈的超新星爆炸。这种爆炸产生的能量和物质释放是前所未有的。“SN 2007bi超新星”就属于这一类超新星。其爆炸释放了大量的硅和其他重元素,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就超过太阳质量的22倍。
科学家们从该超新星的光谱中发现了大量放射性镍-56,其总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7倍。这一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对不稳定性”超新星的案例。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在2006年观测到类似的爆炸事件,但缺乏明确的证据。对于这一最新的发现,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科学家沃尔克布罗姆表示,“关于‘对不稳定性’超新星,‘SN 2007bi超新星’是第一个最有说服力的案例。”尽管在现代宇宙中这种“对不稳定性”超新星相当罕见,但在早期宇宙中可能非常普遍。这些超大质量恒星的爆炸可以“污染”整个小型星系,成为宇宙重元素的重要来源。它们的影响甚至延伸到下一代恒星的成长,因为它们释放的重元素有助于形成相对轻量级的恒星,如我们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