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凡!艺术为公益“呐罕”!
在秋冬交际的某个周末,一场独特的戏剧工作坊正在北京护国寺西区剧场热烈展开。这场活动不仅吸引了大学生、上班族的目光,更罕见病的病友们也纷纷现身参与其中。这是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倾心支持的“艺术共享戏剧融合”项目中的一场盛大活动,也是专门针对罕见病群体的特殊关爱活动。
这个周末的工作坊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表演基础、莎士比亚主题、志愿者实践培训以及演员角色障碍体验等多个环节。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个了解罕见病的绝佳机会;而对于病友们来说,这是一个通过戏剧艺术展现自我、感受生活美好的舞台。这场活动由伴路人戏剧工作室发起,得到了英雄公益基金和病痛挑战基金会的鼎力支持。
罕见病,这个看似遥远实则并不罕见的群体,正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全球已知的罕见病多达7000余种,患者数量超过3.5亿。在中国,也有2000多万罕见病患者,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万。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活动的发起人青年导演马岩表示,虽然社会对罕见病的关注有所上升,但他们的存在仍然被忽视。大多数罕见病病友虽然身体不便,但心智健全,有的甚至热爱戏剧。由于许多剧场缺乏无障碍设施,他们被“拒之门外”。
这次活动场地西区剧场虽然设有无障碍通道,但商场的进门处和大楼内部的设施仍需要改进。物业方面表示,这次活动提醒了他们,将着手改善如洗手间等区域的无障碍设施。马岩表示,这次活动的意义不仅在于普及戏剧艺术,更是对剧场人文关怀的一次检验。
除了这次针对罕见病的活动,该系列戏剧普及活动还将持续至2019年初,涵盖自闭症、听障人士等多个领域。也有多家公益机构参与合作,如英雄公益基金、病痛挑战基金会等。学校中的教育式戏剧、公司中的戏剧团建以及社会上的非职剧社、学生剧社都在不断推动戏剧艺术的普及。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也在积极支持此类公益性、专业性的项目,将艺术的快乐带给每个人。在马岩看来,未来艺术将成为沟通的桥梁,构建一个无障碍的社会。
这场戏剧工作坊不仅仅是一次艺术活动,更是一场社会实验。它让我们看到了戏剧艺术的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特殊群体的关注和努力。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继续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的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