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
西汉智囊人物晁错之死及其生平简介
晁错,汉景帝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一生致力于削藩大业,却最终未能幸免于难。那么,晁错究竟为何被杀,他的生平又是怎样的呢?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颍川(今河南禹县城南晁喜铺)人。在汉文帝时期,因文才出众而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太子老师),因其教导太子有理有据、辩才非凡,被尊为“智囊”。
公元前156年,景帝即位后,晁错被提为内史(皇帝秘书),后迁御史大夫(副丞相)。他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权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他的著作如《论贵粟疏》、《言兵事书》、《说景帝前削藩书》等,都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汉景帝时期,晁错提出了著名的《削藩策》,试图改变汉初诸侯王割据的局面。在执行过程中,晁错的方法过于激进,未能有效分化瓦解对手,也没有严格依法行事,导致矛盾迅速激化,局势恶化。
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在袁盎等人的建议下,处死了晁错,希望平息叛乱。但七国并不退兵,最终汉朝廷不得不出兵才平息叛乱。
晁错的死令汉景帝深感懊悔。据《史记》记载,晁错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到刑场立即腰斩。
再说申不害,他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申不害(前420年-前337年),亦称申子,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是韩国著名的思想家,为先秦诸子百家中法家‘术’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依法治国,实行严刑峻法,以术驾御群臣。
申不害作为法家人物,以“术”著称。在郑国灭国之时,申不害年龄约在20-30岁之间,作为一个亡国之贱臣,他可能对各家学说都有所涉猎。他相韩之时,韩国已处弱势,但韩昭侯颇具雄心,申不害的才华得以有用武之地。他发明的“形名参同”的行政管理方法,强调对官员的成效考核应基于实际成绩与预先的申报之间的差异分析。
最终,公元前337年,申不害卒于韩都(今新郑)。
以上就是西汉智囊人物晁错的死因及其生平简介的全部内容。关注我们的频道,更多精彩内容等待您的发现!
生活常识
- 西汉智囊人物晁错是怎么死的?晁错的生平简介
- 十全九美上海造势 张语格唐禹哲“反差萌”
- 武则天掌权以后为什么要弄死自己的五个亲哥哥
- 司马懿发动政变时,曹训为何没有调动禁军来抵
- 趣谈三国: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
- 教育机构免费起名大气文雅 大气公司名称宜用字
- 毛骨悚然恐怖动物大盘点
- 世界上最帅的男人
- 如果扶苏成功上位,秦朝就不会灭亡了吗?
- 党章网各个历史时期的党章
- 锡怎么读?可以组成什么词语?
- 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 专访:愿与中国在5G时代拓展合作访芬兰诺基亚总裁兼首席执行
- 购房必备:购房风水十大指南
- 大脑在矮氧状况下能成活多久?为什么男性长有
- 清军中穿着不同的士兵,待遇为何却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