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打仗很讲究礼仪
春秋时期战争礼仪的细腻与讲究
战争,这一关乎生死存亡的较量,自古以来都被视为冷酷无情的舞台。《孙子兵法》中的一句“兵者,诡道也”,揭示了战争背后深藏的千变万化和出其不意的智慧。但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战争并非完全的无情杀戮,而是融入了许多礼仪的元素。
春秋时期,尽管诸侯国纷纷崛起,周天子逐渐失去往日的权威,但各国之间的战争仍然遵循着一种古老的礼仪。这些礼仪,仿佛为战争的残酷性增添了一层柔和的面纱。
春秋时期讲究“不加丧,不因凶”。这意味着,如果敌国的君主新丧,或者遭遇重大的自然灾害导致国力空虚,此时是不能发起攻击的。这种举动被视为不仁不义,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所不齿。
递交战书是两军交战前的必要环节。战书中要详细说明开战的理由、地点、时间,对方如果接受挑战,那么战争就在约定的时刻爆发。值得一提的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是对于使臣的基本尊重,杀使臣等同于对对方君主的,会引发更大的战争。
布阵交锋时,也不能趁对方兵力未集结完毕时发动进攻,这被视为不义之举。双方必须在阵势齐全的情况下展开较量。战斗过程中,“不重伤,不逐北”,意味着不能对已经受伤的敌人再次发起攻击,打败敌人后也不能穷追不舍。
还有一条礼仪规则是“不擒二毛”,即不能俘虏年老体弱、头发花白的老者。这些礼仪规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战争的惨烈程度,但也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道德和人文情怀。
这些战争礼仪的存在,使得春秋时期的战争并非简单的杀戮与毁灭。它们更像是诸侯国之间的一种较量与展示,是实力、智慧与礼仪的全方位展现。随着战国时期的到来,战争逐渐变得更为残忍和血腥,灭国之战频繁发生,但春秋时期的这些战争礼仪,仍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人性化的战争时代。
生活常识
- 春秋时期打仗很讲究礼仪
- 崔新琴老师来到《中餐厅》 北影三剑客陈坤赵薇黄晓明合体
- 古代未解之谜 为什么选择午时三刻行刑?
- 车牌号码测吉凶最准确 5位数靓号参考
- 乐视手机下面三个键失灵怎么办
- 成语二十不惑是用来形容什么的?二十不惑是什
- 湖南珍珠糯米丸子 吃了就忘不掉的美味_家常菜
- 网名英文霸气
- 龚品菀出席2021全球中华小姐大赛并担任推广大使
- 2023年华南理工大学排名_最新全国排名第几
- 世界十大音响品牌,音质有多唯美?
- 核桃树花前打什么药,氧化乐果预防蚜虫危害
- 一种蛮没有谈理的鱼类生物:红海刺尾鱼
- 70岁老人深陷淤泥12小时 只为捡1只矿泉水瓶
- 孩子手指湿疹怎么办
- 耳后见腮面相怎么样 商人政客大多有此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