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选秀节目遭遇“七年之痒”
《花儿朵朵》落幕,莫龙丹夺冠,选秀之路漫长且曲折
随着今年3月启动的青海卫视女生歌唱类选秀《花儿朵朵》在凌晨落下帷幕,莫龙丹凭借出色的表现最终摘得桂冠。尽管这场总决赛长达五个小时,堪比央视春晚,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内地选秀节目普遍遭遇的“七年之痒”。
有人说,内地的选秀节目如今收视和人气大不如前,甚至连今年湖南卫视的“快男”也不如以往受关注。对于电视台和选手们来说,这条道路却似乎“执迷不悟”。无论是《花儿朵朵》方面表示明年将继续举办,还是《名师高徒》的选手丁少华虽然晕倒送医却仍表示“痛并快乐着”,都展现了选秀之路的坚持与不易。
从2003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开始,选秀逐渐成为了几家强势电视台争夺暑期收视的阵地。今年有不少选秀节目都停了,包括东方卫视的《加油》系列、《我型我秀》,还有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业内人士以“七年之痒”来形容目前的内地选秀市场,意味着选秀节目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
与此很多选秀节目开始尝试新的模式,如东方卫视的《达人秀》、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偏向音乐教学、浙江卫视的《非同凡响》主打“艺人回炉”概念等。尽管如此,仍有电视台坚持传统选秀模式,如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和青海卫视的《花儿朵朵》。尽管收视、口碑人气皆大不如前,但制作单位仍然能够通过广告收益和收视贡献获得回报。对于弱势的电视平台来说,如青海卫视,选秀节目极大地提升了其品牌效益。
选秀背后隐藏着草根明星的无奈和辛酸。落选选手们集体回炉摘得单项奖的背后,是他们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大部分选秀选手在比赛后可能面临“销声匿迹”的命运,甚至需要“回锅再选秀”,为了获得更多人的认识和更大的提高而拼命努力。如丁少华和张倩等选手,他们的努力和坚持背后,是选秀之路的漫长和曲折。
《花儿朵朵》虽然结束了,但选秀之路并未结束。对于选手来说,他们需要面对的是未来如何继续发展的问题;对于电视台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创新和改进选秀模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广告商。这条道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如何,都会继续前行。